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永久免费毛片,性欧美日本精品黄色录像视频,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回到首頁 返回頂部
環保動態

你的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環保動態

生態環境部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發布時間:2025-03-28 文章來源: 生態環境廳

  2024年,生態環境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工作要求,對標《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以下簡稱《綱要》),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一、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情況

  (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

  一是持續推進法治理念入腦入心。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必學內容,全年開展相關學習6次,包括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論述,《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并舉辦生態環境部黨紀學習教育讀書班。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部系統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培訓的重點內容,進一步增強對習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義和豐富內涵的理解和把握。部黨組書記、部長在新聞發布會、國際多邊外交場合,以及多篇署名文章中,論述生態環境法治工作。

  二是強化領導干部法治教育培訓。將法治課程作為必修課,納入與中組部聯合舉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專題培訓班,以及全國地市及縣級生態環境局長專題研討班、部系統新錄用人員入職培訓班。選派司局級領導干部參加“全面依法治國”研究專題等培訓。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線下法治培訓、線上網絡學院的培訓課程。

  (二)持續完善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體系

  一是推進生態環境重點領域立法。全力配合立法機關開展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推動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條例、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條例等法規制定。制修訂《排污許可管理辦法》等5件部門規章。

  二是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標準。全面完成國務院部署的12個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制修訂年度任務。制定實施國家生態環境質量標準、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各類生態環境標準。全年共發布69項生態環境標準,動態開展標準實施情況評估,完成5項生態環境標準實施評估工作。

  三是把好行政行為合法關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要求,開展不平等對待企業法律法規政策清理工作。對17件行政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核,對8件重大執法決定進行法制審核。

  (三)依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是依法推進藍天保衛戰。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推動產業、能源、運輸結構調整和綠色轉型,促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的指導意見》,指導地方優化預警分級標準,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聯合五部門開展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專項整治。落實新修訂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創新完善相關管理措施,首次實施氫氟碳化物配額管理。貫徹落實噪聲污染防治法,完成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建設,配合發布《低噪聲施工設備指導名錄(2024年版)》,推動280個地級以上城市明確噪聲污染防治部門責任分工。

  二是依法推進碧水保衛戰。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法、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深入實施長江保護修復、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評估,編制長江流域2023年水生態評估報告。制定工作方案,推動提升長江經濟帶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水平。指導地方加快補齊工業園區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發布《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農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淀粉、檸檬酸、酵母等3項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單。落實海洋環境保護法,強化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組織對180余條入海河流(河段)實施“一河一策”總氮治理與管控,健全海洋環境應急管理機制。推動全國沿海省份全部出臺海水養殖尾水排放地方標準。

  三是依法推進凈土保衛戰。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法,印發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制定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分階段建設目標。分解落實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溯源和整治任務。加大黑土地保護宣傳力度。完善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指導更新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優先監管地塊清單,強化重點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印發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突出區域調查技術指南(試行)》。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回頭看”比例達95.8%。

  四是依法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貫徹落實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制定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環境治理、嚴密防控環境風險的指導意見。加強與海關部門協作,保持打擊“洋垃圾”走私高壓態勢,推動完善相關再生資源進口政策。加快制定廢光伏組件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實施規范廢棄設備及消費品回收利用處理環境監管專項行動,嚴查200余起非法拆解污染環境行為。全面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完成新污染物治理行動中期評估,啟動兩批23個新污染物治理試點。積極推進《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關于汞的水俁公約》履約工作。組織開展尾礦庫污染隱患排查治理,完成全國中、高風險尾礦庫全面巡檢。

  五是依法嚴格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貫徹落實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持續推動完善核動力廠、研究堆、核燃料循環設施、放射性物品運輸、核技術利用、電磁輻射等方面法規標準體系,依法開展相關許可審批和監督執法等工作。印發《核與輻射安全行政審批事項分類分級清單》,完善核與輻射安全行政管理運行機制。研究起草放射性監測機構資質管理辦法,印發海洋輻射環境專項監測方案和海洋輻射基地建設方案。完善應急預案體系,開展實戰化培訓與演練。

  (四)依法推進生態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

  一是完善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制度體系。貫徹落實《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積極穩妥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牽頭制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建設方案(2025—2027年)》;牽頭制定并發布《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編制發布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國家標準,發布相關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和《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發布2023年電力碳足跡因子數據。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發布煤礦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利用、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節能等2項方法學,完成首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登記。

  二是依法強化生態保護修復監督力度。持續開展“綠盾2024”重要生態空間強化監督。編制《重大生態破壞事件判定規程》,規范生態破壞問題調查評估和事件判定工作。指導推進第五次全國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工作,完成“十三五”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區域生態環境成效評估。編制《植被質量評價技術指南》等生態保護修復監管標準。聯合最高法、最高檢等11家單位編制《關于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發布三項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標準。全年指導各地新啟動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1.66萬件,新增賠償金額107.64億元。

  三是依法推進生態環境源頭預防。印發《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管理暫行規定》,開展成效評估,推動成果落地。實現全國建設項目環評統一申報和審批系統全覆蓋,對環評審批情況開展“穿透式”監管。嚴把“兩高”項目環評審批關,嚴格落實污染物區域削減措施。強化重大項目環評服務保障。全國共完成12.95萬個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涉及總投資達21.9萬億元。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環境影響評價改革的通知》,指導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推動優化省級及以下建設項目環評分級審批。

  四是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支持政策。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要求,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創新。遴選并推廣一批EOD典型案例。

  (五)依法強化監測監督應急執法

  一是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嚴格執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先后對11個省(市)和4家中央企業開展第三輪第二批、第三批督察,統籌開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充分發揮督察利劍作用。

  二是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指導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制定公布輕微違法不予處罰清單,明確輕微免罰的適用和監督。與最高檢、公安部聯合印發《辦理污染環境犯罪案件證據指引》,規范污染環境犯罪案件審查工作。全年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共辦理行政處罰案件5.59萬件。“線上+線下”開展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現場開展13個輪次、線上開展16個輪次,派出607個工作組、4769人次,發現并推動解決各類問題8.8萬個,其中兩輪次移動源專項監督幫扶推動解決重型貨車違法排放問題約3萬個。辦理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污染源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行政處罰案件4144件,移送公安機關涉嫌犯罪案件1715件。持續推進“清廢行動”等專項執法。印發實施《生態環境行政執法稽查辦法》。創新監管執法方式,對5萬余家納入清單的企業以非現場監管為主,推行非現場、無感式、穿透式執法,做到無事不擾。

  三是依法開展監測、應急工作。積極推進污染源監測監督管理體系制度改革。指導督促地方及時妥善科學處置突發環境事件,依法開展事件調查。全年共調度指導處置突發環境事件110起,其中對34起重大敏感事件,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處置。

  (六)深入踐行生態環境法治為民

  一是依法保障公眾合法權益。貫徹落實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依法依規辦理行政復議案件。辦理新排污企業排污許可證2.76萬張,重新申請排污許可證9.14萬張,變更排污許可證12.24萬張,依法將386.72萬家企業納入排污管理。圍繞《排污許可管理辦法》對污染物排放標準等修改,主動對2.55萬張排污許可證依法進行變更,進一步幫助企業規范排污行為,降低法律風險。規范2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工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二是不斷提高政務服務效能。出臺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22條舉措文件。全面實現部本級14類電子證照“應發盡發”和共享應用。推動深化生態環境綜合管理信息化、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等生態環境智慧管理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生態環境數據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為生態環境領域綜合研判、科學決策和精準監管提供大數據支撐。

  三是保障群眾生態環境信息知情權。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通過部網站、部“兩微”等新媒體傳播平臺,發布全國地表水和環境空氣質量月報、全國及重點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重點海水浴場水質概況。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現場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主題宣傳片。

  四是增強公眾生態環境法治意識。通過發布答記者問、一圖讀懂、專家解讀文章等多種形式,做好生態環境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全年發布7批38個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典型案例在宣傳、警示、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宣傳教育活動及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

  二、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推動完善生態環境法治體系。全力配合立法機關做好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工作。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條例、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制修訂。加強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建設,研究謀劃“十五五”生態環境標準工作。

  (二)深入貫徹實施《綱要》。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責任體系、監管體系、制度體系建設。完善行政許可實施規范,優化涉企執法監管。依法持續為基層減負、為企業減輕經營負擔。以行政復議推進依法行政,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

  (三)堅定不移推進依法治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夯實基礎體制、健全核心制度、補齊短板弱項、加強系統集成,研究制定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實施方案。依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構建“1+1+N”實施體系,貫徹落實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在法治軌道上,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四)持續加大法治宣傳教育力度。繼續做好生態環境“八五”普法工作,切實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全面推進環境保護法等生態環境法律法規規章實施。


網站聲明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藏ICP備07000001號  網站標識碼5400000014

地址:西藏拉薩市金珠中路26號     電子郵件:STHJXXZX@163.com   電話:0891-6849012